對於「文具」我有一種像蚊子看見補蚊燈的藍光一般嚮往和迷戀。
站在書店的文具區,我經常會呈現一種興奮又呆滯的狀態。
不知道為什麼,筆記本,明信片,橡皮章,紙膠帶,書簽,,,,等等,
這些書桌週邊都會讓我流連忘返。
看見他們,頓時會產生一種「如果擁有它,心裡會很平靜、很滿足」的感覺。
休息在家的時候,我常待的地方就是書桌前,
總是喜歡安排一些小物出場來改變心情,
讓屬於我的小小空間處處有創意與開心的元素!
回想起來應該是小學開始的。
國小六年級,經常跟同學一起郵購筆記本,文具類的小東西,
(我擔任算帳的工作,但那真的不是我的強項!)
當時用壓歲錢換來的文具,很多到現在都還好好的躺在我的書桌抽屜裡。
雖然大多數邊緣泛黃,跟現在仿舊的設計比起來也過時了許多。
但每次打開抽屜,看它們整齊的躺在抽屜的樣子。
就像翻開一本兒時故事集一樣,真切、單純。
於是我至今捨不得使用它們。
喜歡走進文具店,看見紙張或文具排列堆疊的樣子,
喜歡筆和紙張相互需要的樣子,有一種說不出來的依賴感。
那些造型特殊設計簡單的生活小物,經常讓我的佔有慾無所遁形。
於是像無印、簡單、環保的設計,總是讓我覺得誠懇的每次都想帶走一些。
有機會出國的時候,書店也經常是我佇足的場所。
儘管外文書籍看得懂的不多,但總覺得可以從書店裡找一點這城市不同的個性。
有一次我在日本某間二手書店發現一本很奇怪的「奇怪ね、台湾」。
裡面描述在日本人眼中,台灣人的奇怪日常生活。
例如:
「空氣和水實在太糟,走路走久一點肺就會痛,臉也變髒。
大家鼻毛都長到外面,連很帥的男人也一樣。
大家走路很慢,即使後面的人已經貼近到可以感覺鼻息,依然沒有讓開的打算。
有錢人總是穿短褲汗衫涼鞋小腹很秃,不像過著文明生活。
接受新聞採訪的商店老闆,肩上有隻鸚鵡,一下啄老闆的臉,一下拉他所剩無幾的頭髮。
但訪問卻像鸚鵡不存在的進行,該不會那隻鸚鵡只有我看的見吧!
害怕燒焦的食物,卻不在意機車排放的廢氣。
害怕電磁波所以離微波爐很遠,很多人卻擁有兩支手機。
每次聽我說やめで、きもじいい 都會很爽,要我再說一遍。應該是A片看太多了...」
以上。
看了這本書,我疑惑了一晚上。
是這樣的嗎?
而且這位日本朋友到底來了台灣的哪裡,遇到什麼人啊?
我想再好好在跟他介紹一次台灣ね!
在書店和文具店裡容易發現城市裡不同的文化。
從文具的使用習慣,與書籍的開本大小,雜誌排列,內容。
都能找到一些人們對閱讀的喜好,和生活的態度。
我尤其喜歡二手書店,讓閱讀添加了更多年代氛圍的想像。
不過文具類就一定要大型書店才會有收穫了。
我的日文老師說,日本人因為很在乎別人的觀感,
怕自己的事情沒有做好,會造成別人麻煩,所以經常壓力很大。
於是許多癒し(療癒)的相關商品,紛紛要來舒解大家的壓力。
除了按摩廣告,抹茶包裝上也會說明喝了會有療癒的感覺喔!
於是我的京都之旅就漫步沈浸在抹茶的濃鬱之中,完全忘了心悸這件事==
但沒有抹茶跟吉他的日子,我想我的療癒精選,就是文具們了!
留言列表